黄容琴 课题组
复旦大学药学院药剂教研室
首 页 导师介绍 研究方向 学术论文 组内成员 招生招聘 中文   English

 

由黄容琴老师和慕尼黑大学Stefan Wuttke老师共同组织的中德青年科学家论坛“无机纳米材料的生物医学应用潜力”在复旦大学药学院成功举行 - 2015.4.18

无机纳米材料是生物医学领域的后起之秀,在生物成像、疾病(特别是肿瘤)的诊断和治疗以及药物输送等方面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为使我国相关研究工作者及时把握国内外无机纳米材料的最新发展动态,同时也为从事该研究领域的专业人员特别是青年科学家提供交流和互相学习的平台,促进国内外合作,一场名为 “Biomedical Potentials of Inorganic Nanomaterials”的中德青年科学家论坛于2015年4月14-18日在复旦大学药学院隆重召开,来自国内外近三十位专家学者汇聚一堂,深入探讨无机纳米材料在生物医学方面的应用潜力。

本次论坛由复旦大学药学院黄容琴副教授和慕尼黑大学化学系Stefan Wuttke博士共同组织,受中德科学中心资助,由复旦大学药学院、智能化递药(复旦大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和慕尼黑大学化学系共同主办,来自中科院的施剑林教授和德国乌尔姆大学的 Mika Lindén教授分别担任中德双方的资深专家,并邀请了北卡罗来纳大学的Leaf Huang教授做特邀报告。论坛在复旦大学药学院代理院长孙逊教授热情洋溢的致辞中开幕,来自复旦大学、慕尼黑大学(Ludwig- Maximilians University Munich)、乌尔姆大学(Ulm University)、中科院、马普研究所(Max Planck Institute)、卡尔斯鲁厄理工大学(Karlsruhe Institute of Technology)、第二军医大学、国家纳米科学中心、武汉大学、中国药科大学、四川大学、亥姆霍兹慕尼黑中心(Helmholtz Zentrum Muenchen)、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Los Angeles)等中外二十所高校科研机构的专家学者就各自的研究做了精彩报告,并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近百位研究人员和研究生参会,会场始终保持着轻松热烈的讨论氛围。

论坛最后举行了圆桌会议,参加研讨会的中外专家对于此次论坛的重要成果进行了总结,无机纳米材料具有诸多优点,如结构和形貌可控(球形、棒状、三角形、四方形、笼形等)、易于功能化修饰、性质独特(光热转换能力、上转换功能等)、稳定性高,可以克服有机纳米材料可塑性较差、功能较为单一以及稳定性较低等缺陷,是有机纳米材料的强力补充。大多数无机纳米材料的生物应用目前仍处于实验室探索阶段,对于将来的临床转化,还面临着诸多问题,如无机纳米材料的排泄途径、生物安全性等。设计合成可生物降解的无机纳米材料是其生物应用非常有潜力的一个研究方向。中科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施剑林教授领衔的课题组在这方面已有一定的研究成果。复旦大学药学院黄容琴副教授巧妙使用“变废为宝”策略有效去除无机纳米材料合成过程中的有毒模板剂以提高生物安全性,同时赋予其新功能。总之,科研工作者需要更加投入该领域,齐心协力将这类新型的纳米材料向临床应用进一步推进。

 

Email: rqhuang@fudan.edu.cn